@兴风作浪的姐妹吐槽婚姻瑣事,分享愛情感悟。在這裡,我們一起傾訴,一起成長,做自己的女人超美!我是好友趣,雖素未謀面,卻可能是最懂你的那個❤❤
有個女孩出嫁前,祖母給了她一個婚姻幸福的秘方,再三叮囑她:「做飯煮湯的時候,一定要把它放進去哦!」
女孩結婚了,第一次煮湯時,她虔誠又好奇的打開了秘方,層層包裹之下,藏著一個小紙條,上面寫著一個大大的字:愛。
第一次聽到這個故事時,感動之餘我忍不住笑了,因為我想到了馬三立老爺子的「偏方」:撓撓。
等人到中年,經歷過為人妻為人母,也看過一些世態人情後,對這個秘方我有了新的解讀。究竟什麼才是正確的愛?秘方裡除了甜蜜,是否還少了一點冷靜的鹽,和明確的辣?
01
瞭解70歲王阿婆的人,都會同情的說一句「真可憐」,可殘酷的是,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。
王阿婆20幾歲嫁人後,就做了家庭主婦。她原本有一份民辦教師的工作,可是婆婆說:「別稀罕賺那點錢了,在家好好伺候你男人吧。」
王阿婆是個聽話的女人,她辭了工,做起了專職主婦。阿婆的男人有一份好工作,賺的工資,在那個年月足以養活老婆孩子。
於是,王阿婆專心的在家伺候公婆,相夫教子。
她全心全意把自己奉獻給了家庭,這原本沒有錯,愛家人總是好的,可從年輕那會兒,阿婆就埋下了一個禍端,那就是無視自我。
阿婆對老公的好,無微不至到過分。結婚數十年,老公的洗腳水、牙刷上的牙膏,都是阿婆給備好;做的飯菜全按老公口味;阿婆沒有自己的主張,甚至沒有自己的情緒,全是圍著老公轉。
然而,人是有劣根性的生物。被伺候慣了的男人,剛開始還覺得老婆柔順得像棉花糖,令人十分愜意,可是慢慢的,他覺得被伺候是理所當然,心情不好的時候,甚至還想捏捏這棉花糖,發洩一下。
阿婆很快就淪為要看人臉色,手心向上要錢的老婆。儘管她手腳不停的包攬了全部家務,還附帶提供「出氣筒」的情緒價值。
婚姻之所以能平衡,既要靠互相支撐,還要靠相互約束。婚姻中的特權,同樣是需要被關進籠子的猛虎。
但王阿婆錯過了建立自己底線的最初階段。往後的日子,好似兵敗如山倒,她的老公脾氣日漸暴躁,整天橫挑鼻子豎挑眼,總之哪哪都不對就對了。
柔順的阿婆,選擇了忍。
0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