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S是1976年出生的,她比汪小菲還要大五歲。現如今她已經43歲了,可是單單看她的臉,還是那麼好看。
究竟是什麼樣的女人,可以在四十多歲還能如此年輕,宛如少女。
01最近,一檔聚焦友情的體驗式真人秀《我們是真正的朋友》開播了。
參與節目錄製的有大小S、范曉萱和阿雅,這四位相識十多年的姐妹,以一起旅行為目的,首次聚集在一檔節目中,也擊中了很多80、90後的成長記憶。
節還未開播,許多觀眾就被四個人的顏值驚豔到,雖然年齡不小,但一個個都少女感爆棚。
尤其是大S,皮膚狀態看上去比妹妹小S還要好,也成了四姐妹中最亮眼的一個。
節目中有一幕,是四人到當地的一家餐廳吃飯,小S讓店員猜一下四人的年齡,結果其中的三人都被猜成是二十七八歲,只有大S,被認為是十九、二十歲……
很多人都知道,大S是出了名的護膚達人,美容大王。
但之所以43歲的她還能保持這樣的好狀態,除了會保養,更離不開自律二字。
從路人甲變女神的大S
其實,大S一直就是自律的狠角色,她對自己有多狠呢?
今年年初,大S的丈夫汪小菲就在微博上爆料:產後發胖的大S,只花了一個月的時間就讓自己瘦了20斤。
隨後,大S的瘦身秘訣曝光,從飲食到運動,都太嚇人了!
只吃早午餐,在營養師搭配的食物量的基礎上,自己再減半;每週會請健身教練來家裡上3次課……網友們都驚呼:自己一天的飯量比她一個月的還要多!大S也太自律了吧!
工作上,大S也很拼,只要上工,就是快準狠,把一切做到最好。
有人說,大S的前半生,就是變美變富變強的寫照,所有這些牛逼的背後,全部寫著一行大字: 由內及外的高度自律。
身邊也有朋友說,自己想活成大S,但由於天生意志力不足,只能站在遠方遙望成功。
實際上,你所以為的自律,99%都是錯的。意志力的作用,並沒有你想像的那麼大。
02還記得那個著名的棉花糖實驗嗎?
實驗結果告訴我們,那些能在實驗過程中克制自己不吃棉花糖的小孩,會比那些搶先拿起棉花糖,並馬上享用的小孩,在未來生活的各個領域都更成功。
最後還得出一個結論:延遲滿足能力對個人的成功有很大影響。
事實上,這個結論並不完全正確。
《關鍵改變》一書中提到: 比起那部分容易屈服於美食誘惑的孩子,能夠做到延遲滿足的孩子並非只是動機性更強,而是他們擁有更強的能力。
在控制欲望之路上,這些孩子事先就習得了一些小小的技能。
這也就意味著,意志力並非天生,而是可以通過後天學習來獲得。
為了驗證這一理論,《關鍵改變》的作者寇裡•派特森等人再現了棉花糖實驗。
他們讓一群小孩坐在一份棉花糖前,並且告訴他們,如果能夠在15分鐘內不吃掉棉花糖,就會再得到一份額外的棉花糖獎勵。
不出所料,孩子們的表現和當年的實驗如出一轍,1/3的孩子在棉花糖面前艱難地掙紮了15分鐘,而其餘2/3的孩子不到15分鐘就對自己面前的棉花糖繳械投降。
接下來,研究人員對實驗做了一個微小的調整。
他們找來另外13個4歲左右的孩子,設置了同樣的實驗條件,即一份棉花糖和一份完成實驗就能獲得的第二塊棉花糖獎勵。
不同的是,這次他們會教給這些孩子一些實用的技能,比如,用空間距離以及轉移注意力的方法,來控制他們的行為,達到延遲滿足的目的。
結果發現,在教授了一些轉移注意力的小技能後,超過50%的孩子都成功完成了實驗,抵制了棉花糖的誘惑,並獲得了第二塊棉花糖獎勵。
這個實驗表明,個人成功的最大障礙不是缺乏勇氣、膽量或是意志力,而是過分迷信意志力。
03生活中,我們經常會聽到某個正在減肥的朋友說一句話:「我又吃多了。」
其原因也是五花八門:因為去吃的是自助餐、因為有朋友請客、因為失戀了、因為升職加薪了……
於是你告訴朋友:再逼自己一把,就一定能改掉壞習慣。
但事實真的如此嗎?
美國熱門主持人奧普拉年輕的時候,因為靠吃東西排解壓力,導致自己的體重不斷上升。
體重最重的時候高達168斤,後來決心減肥,採用的是節食減肥法。
奧普拉有很強的意志力,當時她的一日三餐都選擇代餐,一天攝入的熱量不超過1000卡路里。
靠著這個挨餓的方法,她短短幾個月減掉了60斤,可以說是把自己往死裡逼了。
為了慶祝減肥成功,她特意穿了一條緊身的牛仔褲在脫口秀中亮相,並宣佈要獎勵自己大吃一頓,因為她已經挨餓四個月了。
可僅僅在恢復正常飲食的兩天之後,她就再也穿不下緊身衣服了。
過分迷信意志力的人,往往會通過逼迫來壓制自己的正常需求,結果卻適得其反。
因為越是逼迫自己不吃,在饑餓的狀態下身體就更需要能量。就像拉一根橡皮筋,越使勁,回彈的力量也就越大。
精讀君在終身成長詞典的詞條《7:自律》中說到: 當人們試著不去想某件事時,反而會比沒有控制自己的思維時想得更多。
這就是「 諷刺性反彈」。許多人在對待戒除工作拖延、戒煙、減肥等問題時,總是認為只要把自己逼到一個極限,就能達到目的。
這種歸因方法有些過度簡化了。
它的問題在於,當人們過度依賴強硬的戒斷策略時,往往會忽略影響自律行為的其他因素。
舉個例子,當你到澳門旅遊,澳門賭場的老闆想要賺你的錢,肯定不會直接上街拉人,而是通過一系列巧妙的方式讓你乖乖就范。
比如,把賭場設在你要投宿的那家賓館的前面,你必須穿過整個賭場才能到達賓館的前臺登記入住。
當你繞過一張張擺放得像迷宮一般誘人的賭桌,以及外表酷炫的老虎機時,你心裡的那道防線可能就慢慢守不住了。生活中也有很多這樣的現象。
比如你一直想減肥,但你身邊的朋友總是三天兩頭地約你出去吃大餐,你管住嘴的概率又有多大呢?這些都可以歸結為影響意志力的「 社會動機」因素,你必須通過學習一些技巧,或是提升社交能力來抵禦它。
04 改掉一個壞習慣,重要的是方法,而不是一味地強調自律。
好的方法會幫助你去引導和塑造大腦,從認知上指導你改變行為。
比如,《關鍵改變》一書中就提供了2個好方法:
①辨明「關鍵時刻」
關鍵時刻,即在你改變某個習慣的過程中,對你誘惑最大的時刻。
比如,當你壓力較大時,你會對自己的伴侶變得冷漠無情;當你有點感冒的時候,你就不會爬上跑步機去鍛煉。
這些時刻,就是所謂的關鍵時刻。
書中提到一個正在戒煙的女子愛麗絲,在思索自己在哪種情境下最容易反彈時,便總結了2個「關鍵時刻」:一個是在家打電話的時候,另一個是在開車上班的途中。
在這兩種情境下,她都會無意識地吸煙。當我們想要改變某個壞習慣時,不必時時刻刻都逼迫自己達到極限,而應該關注那些最危險的時刻。
②創造「關鍵行動」
一旦發現了自己的「關鍵時刻」,就可以通過設定一套規則來抵抗誘惑。
比如前面提到的愛麗絲,在辨明瞭自己的關鍵時刻後,她為自己定制了這樣的「關鍵行動」:減少使用手機的頻率,以及 改變上班的路線。
由於她用手機打電話的時候大部分是在溝通工作,為了避免使用手機時的帶來的吸煙的欲望,她開始頻繁地採用電子郵件和社交軟體的方式進行溝通。
其次,她改變了自己開車上班的路線,選擇了一條不熟悉的道路。
因為陌生的道路可以使她時刻保持緊張的狀態,從而減輕吸煙的條件反射。
當我們能夠在改變的過程中發現關鍵時刻,並創造關鍵行動來應對這些時刻的時候,就能逐步達到想要的結果。
而在這個過程中,人的意志力也在不知不覺中得到了提升。
但真正的自律絕不是逼迫,而是在明確自己想要什麼的基礎上,找到對的方法,去做一件讓你覺得很享受的事。